Product category
1 工艺因素
1.1 反应温度和时间
当反应液温度低于 80 ℃ 时,若用氯化氨作催化剂,由于氯化氨反应速度快, PH 值显示不出来,待温度升高后, PH 值迅速下降,反应速度加快,缩聚反应过于激烈造成凝胶而出现粘壁。另外,缩聚反应时间过长,树脂的分子量大,黏度过高也易出现粘壁现象。因此,操作时应正确控制缩聚反应的温度和时间,及时终止反应。一般反应液温度控制在~ 95 ℃以内为宜。
1.2 釜壁温差
冷却介质温度过低或突然降温,使釜壁温度与物料的温差过大,造成接触釜壁的胶液粘壁。因此无论是加热还是冷却都应在合理温差范围内进行,通常蒸汽使用温度应小于 180 ℃,温差热冲击应小于 120℃,冷却冲击应小于90℃。同时应注意确定适宜的冷却介质进、出口温度,保持平衡操作。
1.3 操作的平衡程度
当温度、压力等制胶工艺指标控制不稳定或波动过大时,树脂缩聚反应进程不均,容易造成粘壁。故在生产操作中,应缓慢加压、升温。一般通入约 0.15Mpa的水蒸汽保持2~3min后再缓缓提压升温。提升速度以每分钟0.1~0.15Mpa为宜。
1.4 原料因素
因尿素中硫酸盐含量过高,当在树脂缩聚反应的后期加入尿素时,就相当于加入了固化剂,促使树脂快速交联成网状结构,若处理不及时,则会使树脂固化在反应釜内,因此,在生产中应选用标准的工业用尿素原料,使尿素中的硫酸盐含量限制在 0.01%以下。
2 设备因素
2.1 流动特性
反应釜内物料的流动状态也会影响到粘壁程度,改进物料的流动效果可大大减少粘壁的程度。设计中我们采用的新式涡轮搅拌方式可以使物料产生径向流动,从而改善粘壁程度。
2.2 釜内壁处理
粗糙的内壁容易挂胶。所以我们在加工过程中对反应釜内壁、换热器及焊缝等均进行打磨抛光处理,从而提高釜内光洁程度,减少粘壁。另外,经过技术改进,使反应釜内的焊点减少,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挂胶现象。
2.3 消除死角
由于设备结构不合理而产生死角过多的地方容易粘壁。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尽量消除设备结构上的死角。在新式换热器中,换热面积大、物料流动好也减少了粘壁(详见 << 大容量反应釜的技术特点与改进 >>) 。
2.4 加料管位置
加料管处是一个不易搅拌到的死角,由于其管口局部浓度大,故容易造成粘壁,因此应当合理确定加料管的位置。我们在管口设计上采用边旁管,使物料以一定角度缓慢落至反应液面上,避免胶液飞溅到釜的内壁面,同时匀速搅拌,使物料分布尽可能均匀,从而减少粘胶。
此外,釜内壁粘胶时,可采用高压水喷洗装置进行壁内清洗。
由于木材工业用合成树脂均具有一定的黏度,因此在制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粘壁问题,如果不及时进行技术处理,就会影响反应釜的传热系数,增加制胶的能耗。另外,由于凝胶现象引起的反应釜粘壁现象大多是由于工艺原因引起,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调整工艺技术参数,则可能直接影响胶液的质量。采用上述技术措施,则可以zui大限度地减少粘壁,保证制胶生产的运行。